刘皓琰:十大经济体掌握%专利,如何消除全球智能鸿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刘皓琰】

当美国人已经在享受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时,非洲原始部落的居民甚至连互联网都没有上过。而在全球,这一数字为26亿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跃进,也引发了关于技术平权还是技术鸿沟的又一轮讨论。从经济史上看,这一答案是很清晰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共历经三次工业革命和六次技术浪潮,尽管人们在每次技术浪潮到来之前都对新技术抱有极大的憧憬,但事实证明,技术虽然会做大蛋糕,却不足以解决不平等问题。

南方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中新网

譬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便谈到,大机器的应用加剧了阶级对立与国别差距。恩格斯将当时的英国比作“工业太阳”,周边的农业国均成为了“卫星”围绕着它运转。

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依然显著。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引入“数字鸿沟”的概念以描述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于1999年发布报告,指出拥有不到全球5%人口的北美地区互联网用户占比却超过50%,而拥有20%人口的南亚互联网人口占比还不到1%。

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23年发布的报告,亚太地区约有2/3的人使用互联网,欧洲和美洲更是高达90%,非洲地区则仅有37%。同时,2017-2021期间,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发达国家超过80%的家庭拥有电脑,而在马拉维、缅甸、莫桑比克等国家,这一比例不到20%。

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鸿沟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鸿沟”带来的新挑战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鸿沟的内涵。联合国工法组织在2021年的报告中曾指出,有88个发展中经济体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几乎毫无作为,而有十个经济体掌握着90%的专利和70%的出口。而在业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距,根据Netapp最近发布的报告,美国、英国、新加坡等人工智能领先国家有60%的公司已经启动相关技术领域的项目,而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等相对落后国家这一平均比例仅为36%。

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2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非洲仅有37%的人口使用互联网,这份报告指出,全球互联网连接的稳步但不平衡的发展,凸显了数字鸿沟的差距,并导致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处于落后状态。ITU

在ChatGPT、Sora、工业机器人已经在领先国家广泛使用的同时,非洲、拉美等国家还有不少人口只能用2G网络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处于完全“失联”状态。即便一些地区也有运营商提供高速宽带,但其资费是很多普通家庭都难以企及的。

“智能鸿沟”的存在不仅将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显著差距,还将拉大各国之间的教育水平、数字素养与研发能力,随着未来社会生产方式进一步的智能化转型,全球南方国家将存在完全被抛在后面的风险。

当然,“智能鸿沟”不止关乎发展中国家,还会带来一系列全球问题。随着国家间增长分化的加剧,全球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各国网络信息与数字资产安全、世界文化财富多样性等均存在被进一步冲击的风险。

凝聚各方共识,中国扮演关键角色

“智能鸿沟”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国际社会多重鸿沟叠加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体现,国别间的权力差距和技术垄断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弥合“智能鸿沟”必须构筑基于广泛共识的国际合作框架。

中国在促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自2016年起,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各方政策导向存在“碎片化”态势,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的实际进展缓慢。

无论是在国际范围还是区域层面,均缺乏针对AI发展或治理而构建的实质性机制或政策。联合国、WTO、G20、OECD等超国家行为体虽然均试图体现作用,但其原有机制很难完全适应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的特殊性,尚需大国在诸多新领域发挥技术与政策方面的引领与协调功能。

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态势下,美欧两国均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角色。

美国基于自身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其相关政策体现了典型的市场驱动和自由放任态度,鼓励AI研发,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积极通过技术扩张维系自身霸权。与国际合作相比,美国显然更热衷于组建“AI俱乐部”,在人工智能供应链中排除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

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然而仅仅在签署本次协议1周前,美国政府仍然在发布规则草案,禁止或要求通报美国在中国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领域的某些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投资。若非考虑到中国在AI领域快速跃进的科技实力和影响力,以及长期制裁对自身高技术产业导致的反噬效应,此次决议的通过恐怕都难以如此顺利。

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央视

欧洲虽然仍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相较于中美已经掉队。欧洲在世纪之交错误跟随了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Skype、DeepMind等很多富有活力的小公司被国际大资本收购。尽管近年来欧洲陆续推出“数字主权”“数字罗盘”等重大战略,但根据胡润研究院的统计,刘皓琰:十大经济体掌握%专利,如何消除全球智能鸿沟?当前全球共有1361家独角兽企业,欧盟的独角兽企业不仅总数显著低于中美,在估值规模上也明显落后。欧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欧洲各国人工智能的企业利用率仅为8%。

由于优势与活力的丧失,近年来整个欧洲保守主义抬头,其AI政策也十分严苛,更加重视技术、数据和隐私保护。各欧盟成员国之间也就不少问题存在分歧,很难在世界舞台上承担领导者责任。

相较之下,中国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占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高地。尽管美国仍在AI行业具备领先地位,但这一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日前《经济学人》将中国称作毫无疑问的科学超级大国,这一说法并不夸张。根据斯坦福大学2023年发布的报告,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贡献了全球约40%的研究论文,美国约为10%,欧盟加上英国约为1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也显示,从2014年到2023年,有关生成式AI的技术专利申请数超过5万件,中国提交超过3.8万项,是同期美国的6倍。

澎湃新闻

而中国的人工治理方案兼顾发展与监管,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2023年,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的导向,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成熟的治理经验和负责任大国的态度,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篇章。此次作为决议主提国,中国更是彰显大国担当,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愿望和迫切需求。

当然,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合作对中国而言同样关键。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发展有利于重构未来全球产业链,扩大整个全球市场的规模。特别是在当前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进一步畅通国际大循环和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尤为重要。消解技术鸿沟,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形成更加密切的联系,可以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更为广阔的战略纵深。

消解技术鸿沟,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开源是关键

以往的国际讨论很多都是围绕安全、伦理等问题,但事实上,处于技术鸿沟另一侧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连应用人工智能的基本能力都没有。因此对于决议内容的实质性落实,基础设施与技术开源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通信网络、大数据平台、算力中心、算法库等基础设施的构建,是人工智能红利惠及发展中国家的底层保障。在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市场主体将面对着高昂的建设成本与极低的市场收益,往往出于经济理性望而却步,任何其他的数字化应用都难以开展。因此在未来的多边合作中,首先应当强化平台建设、汇聚各方资源,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

贵安超算中心贵州日报

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联合国、G20等的中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推动与“一带一路”、DEPA等平台的融合共建,激励领先国家发挥各自优势专长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口合作。期间可以充分借鉴“数字丝绸之路”的已有经验,促进各国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部署和深度覆盖,提供多元、包容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打通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进而逐步推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

在开源方面,开源与闭源的较量一直是科技界的热门话题。开源可以吸引开发者共建生态,减少技术壁垒,促进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应用的广泛传播,但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利益。闭源更容易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创新,但可能造成重复开发并限制技术的普及。

马斯克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开源模式的推崇腾讯科技

立足发展中国家甚至全人类的角度,应当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发展,建立高水平的开源开放生态体系,这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周期运用人类优秀科技成果、缩小与领先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开源的坚定支持者和全球开源代码的主要贡献国之一,要积极争取更多公私领域的认同和支持,驱动更多国家出台鼓励开源发展的政府政策,充分发挥开源基金会的作用,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加入开源阵营。

当然,一些风险挑战也是需要重视的。譬如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框架往往不具备区别知识产权和开源许可细微差别的能力,令创作者难以保护自身的发明创新。应当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对话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开源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