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岁复旦女博士的遗言令人触动:人的一生应该看透两件事
31岁复旦大学教师、美女才女博士、两岁孩子的妈妈......这些身份标签中任意拎出一条,都是或事业蓬勃,或家庭美满的象征。
这曾是于娟所同时拥有的,直到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被告知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她置生死于度外,完全放下任何名利权情,卸下执着和伪装,远离所有喧嚣,开启了关于生活与生命的思索,她的临终遗言感动千万人,也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复旦女博士的生命日记
“这是一个特殊的新书发布会,这是一个没有作者出席的新书发布会......”
2011年5月23号,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新书发布会,回顾岁复旦女博士的遗言令人触动:人的一生应该看透两件事这个未能出席的新书作者,便是于娟。
因为在一个月零四天之前,也就是4月19日,于娟与世长辞。
这本名为《此生未完成》的书是于娟的遗著,当人的一生就这样变成一本书的时候,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台下的读者均神色凝重,目光专注,其实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根本无须买书翻书,就已知道书中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因为这些被收录的文字都出自于于娟生前的博客《活着就是王道》。
这个博客现在的访问量已经飙升到近九百万。
从2009年被确诊罹患乳腺癌,于娟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在去世前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
刚开始记录时,于娟在博客上表示,自己无意成为名人,也不希望获得太多关注,因为自己是个癌症病人,需要安静休养。
她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笔下的文字,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她这个人。
“我希望有人关注我用命换写出的文字,我希望有人能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的健康,关注到自己偏离生活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有人开始早睡早起,开始减少应酬,开始不再嗜烟酗酒,开始分些时间给家人......”
当在博客上认真敲下这段文字时,于娟已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身上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躯干。
CT报告上可以看到,于娟的全身骨头成片成片地发黑,这些黑漆漆的地方几乎都充斥着癌细胞,脊椎也呈现不自然的弯曲状态。
医生告诉于娟,她的生命顶多只剩下两年时间。
即便如此,这也是医生所做的最乐观的判断,实际可能只有一年半。
这个结果让于娟和家人都感到天崩地裂一般的不真实,正如于娟最开始在博客上记录时所写的标题那样:“为什么是我得癌症?”
是啊,为什么偏偏是她呢,原本她的人生是那样的幸福顺遂。
履历闪闪,激扬人生
在追悼会上,她的丈夫赵斌元用短短几句总结了于娟这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也让旁人得以回顾其人生轨迹。
1978年生于山东济宁,是为人女。
1984年到2008年,二十四年里辗转山东、上海、挪威求学,是为人子弟。
1996年与丈夫赵斌元相识相恋,四年后登记结婚,是为人妻。
2008年留复旦大学任教,是为人师,同年产子,是为人母。
父母的掌上明珠,老师的得意门生,丈夫的贤内助,学生的良师,孩子的好母亲,这些曾是于娟的身份。
于娟这30年的人生都称得上顺风顺水,她家境殷实,父亲是大酒店的厨师,母亲是公务员,身为独生女的于娟自幼备受宠爱,在父母的关爱呵护下按部就班地读书升学。
于娟学习努力,顺利考上上海交通大学。
旁人眼里的于娟虽然是那种在学习上一路开挂的学霸,却绝不是只知闷头读书的书呆子,她性格十分活泼外向,有很多爱好和才艺,进入大学的前两年,她和大多数新生一样,积极参加各种校园社团活动,结识了很多好友,其中就包括正在读博的赵斌元。
两人发展成了恋人关系,赵斌元比于娟大了六岁,一个读博一个还是本科生,于是博士毕业后,为了等待女友,赵斌元选择留校任教。
本科毕业后,于娟进入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就职,因心中一直有个复旦梦,于是在男友的支持下,于娟选择在职考研,但遗憾的是,一战失利。
不过于娟并没放弃,父母从小的教育培养了她要强的性格,她决定再战一次。
依旧是边工作边考研,于娟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家挑灯夜读,每晚都要学到凌晨才入睡,几个小时后又要爬起来通勤上班。
那段时间,无论白天晚上,于娟都几乎没好好休息过。
赵斌元不忍见女友如此辛苦,曾劝她辞掉工作,专心考研,他没有劝于娟放弃考研,因为他知道,考上复旦一直是女友的梦想。
不过于娟拒绝了,全职考研固然会轻松不少,但她需要钱,要为长远打算,前不久他们刚在上海买了套房子,付了首付,现在每月要有几千块的房贷要还,如果于娟辞掉工作,这份压力就会单独落到赵斌元一个人身上,所以于娟不能放弃上班。
于娟不能确定,是否就是那段日夜颠倒的拼命时光,为自己日后的身体埋下祸根,但就当时来说,她的努力的确获得了回报。
2001年,于娟终于顺利上岸,成为复旦大学社会学院的一名研究生。
这对于娟来说只是一种起步,她始终没有停下求学的步伐,在复旦接连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于娟获得了被公派去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两年的机会。
对此,赵斌元依旧全力支持妻子的决定。
于娟去挪威留学了两年,并获得了海外硕士学位,回国后,于娟留在复旦,成为了一名讲师。
就此来看,她学业事业有成,用六年时间读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回国三个月后参加工作,年仅30岁就成为国内顶级院校的年轻教师。
同时她家庭美满,与丈夫恩爱数年,又诞下爱情结晶,1岁多的儿子刚会咿咿呀呀地叫妈妈。
但2009年却成为于娟人生的分水岭,这一年的12月份,她又多了一层身份:乳腺癌的晚期患者。
这个身份对于娟来说,足以将她前30年人生所有的努力与成果毁于一旦,就连她的生命,也要戛然而止了。
确诊乳腺癌后,于娟一度十分痛苦,她的事业、家庭一切才刚刚开始,为什么命运如此残忍?
于娟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得癌症,她从来没将这个可怕的名词和自己以及家人联系在一起过。
首先,她的家族没有这方面的遗传史,其次,自小到大于娟的身体素质都非常好,没有什么大病大灾的,再者,她还很年轻,30岁出头的她刚生完宝宝,喂了一年的母乳,而据她所知,乳腺癌患者的高发年龄约在45岁-55岁之间。
于娟想不通,为何自己年纪轻轻,却也得了这个病呢。
求学的那些年固然很累,但之后回首,只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都是值得的,却没想到,日后却有这么一遭在等着她,给予她致命一击。
再迷茫不解,于娟也不得不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医生告诉她,她还有一年半载的时光,但于娟下定决心,绝不轻易放弃。
她在博客中写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我相信,我会成为奇迹。”
于娟知道,人一生最痛苦的莫过于三件事,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
于娟若是离开了,这三重痛苦就要落到她最在乎的家人身上,所以于娟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病魔给这位拼命三娘的奋斗历程强行按下了暂停键,于娟进入了另一段最艰难的旅程。
吃药、打针、化疗成为她的日常,治病的代价太过昂贵,于娟几乎每隔21天就要注射一支价值25000元的药物,一盒一万多元的药,却只够于娟吃一个疗程,而一个疗程的时间甚至不到半个月。
一个月光是吃药打针就要十几万打底,为了给于娟治病,赵斌元卖掉了他们刚还清贷款的房子,这座60平米的房子是他们唯一的房产,于娟父母也卖掉了山东老家的房子,一大家子只能靠租房度日。
病魔给这个原本殷实无忧的家庭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却无法从精神上摧毁这个家庭,在同癌症搏斗的过程中,于娟和家人始终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心态。
于娟也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她心想,也许自己最终还是难逃厄运,但她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可怕的病魔,避免走上自己的后路。
人的一生应该看透哪两件事
于娟开设了名为《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坚持每天早晚在上面更新,记录自己的病情,分享自己的养生心得和感悟。
于娟写道,自己患上癌症的原因,一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且长期积累的结果,你所熬过的每个夜,每次的不良作息,都在为日后大病的爆发积累条件。
于娟呼吁人们,不要晚睡和熬夜,好好养护肝血。
除了养生心得,这名满腹才情的女子徘徊在生死边缘时,在日记中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感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车买房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两段话可以说是于娟日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流传度最广的,于娟发出的“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于娟曾自嘲,不想成为一个著名的癌症病人,不想跟这个讨厌的标签牢牢绑定在一起,可事与愿违,她还是以抗癌出名了,别人提起她,便会恍然——哦,那个有名的抗癌斗士。
但渐渐地,于娟看开了,这些她用生命换来的人生感悟经验,多一个人看到都是很好的。
“哪怕让一个人今晚不熬夜,我都觉得有价值。”于娟笑着对记者道。
在生死临界的地方回顾自己的一生,于娟认为,人的一生最该看透两件事:爱自己,爱家人。
当她静静坐在一旁,看着儿子围着蛋糕唱生日歌,口水从笑得合不拢的小嘴里流出,这种平淡却温馨的场景,让于娟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与安宁。
她看得如此出神,似乎要将这一切牢牢刻在心底。
于娟打开电脑,在博客上写道:“幸福,无非是可以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如此如斯。”
名利权情钱,有人穷尽一生去追逐这些东西,末了却发现没有一样能带得走,不免会生出一种白活了的怅然若失感。
于娟认为,前几十年她把自己逼得太紧,给了自己太多压力,她以为自己一路奔腾,冲关拔寨,到头来,发现已挥霍了太多的健康,错过了太多微末的幸福时刻。
“只能敲着键盘追悔莫及。”于娟自嘲道。
人坚强又脆弱,有时轻易一个挫折就能被击垮,追名逐利最后也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才是生命最平淡温馨的底色。
虽然于娟对生命仍满怀希望和留恋,但命运终究没有留给她太多时间,于娟的生命还是定格在了33岁。
但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用她的纯真、善良、热情,留下了一篇篇内容深刻的文章,她所作出的最朴实的人生感悟,也警醒了很多当局者迷的同龄人。
有人说从于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有人发自内心地感谢于娟,说最近因为丢了工作,创业也处处碰壁,变得极其焦虑,整宿整宿失眠,觉得人生没了希望,但看了于娟的话,觉得生活其实还没有那么糟。
到了生命的尽头,会发现钱权名利之类的物质已经不重要了,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年轻的时候总感觉人生如此漫长,有太多的时光可以挥霍,比起生命的威胁,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物质的诱惑。
但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会发现一切都已来不及——明明还有好多书想看,有好多道理想搞懂,有好多人想爱,还有好多愿望尚未实现,还没好好看过这个世界。
有的时候觉得人生很长,长到遭遇挫折后可以重新归零出发,开启新的征程,有的时候眼见着同龄人的生命因意外就此定格于某一天,又不禁觉得人生无常。
如何面对生命,这似乎是个伪命题,有人觉得追逐物质是必然举动,不然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在生病的人看来,健康才是王道,生命最为可贵,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的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奋斗,也可以选择悠然享受,但倘若没有明天,请不要在今天留下遗憾,正如于娟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生命如斯,应无所憾。”